既要做到低碳生活,又要搞好錫膏回收。隨著市民低碳意識的提高,不少市民還是愿意將家中的廢舊物品收集起來低價出售的,但是在市場化條件下,能不能回收不是市民說了算,而是市場說了算。廢銅爛鐵等利潤較高的廢舊品一直是市場的搶手貨,廢舊的瓶瓶罐罐等生活用品卻鮮有人愛收。如何既保證市場效益,又最大程度的促進循環(huán)經濟發(fā)展,做到物盡其用,還需政府出臺相關規(guī)范與指導。
通過健全的體系建設和市場化運作,淮安目前的可廢錫回收歷經多年的市場化發(fā)展已逐漸成為了一個較為成熟的產業(yè)鏈,在帶來了效率與效益的同時,卻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市場缺陷。如近兩年雖然分類更細了,但是回收上來的廢舊物品種類卻比以往減少了不少,其最主要原因便是經濟利益作怪。
譬如不少市民們都記得小時候用牙膏皮換糖吃的情景,當時的牙膏皮是鋁制的,回收利潤較高,所以回收人員都樂于用糖果來交換?,F(xiàn)在的牙膏換成了塑料包裝,雖然廢塑料也有一定的回收價值,但是因為回收利潤低,不管是流動回收人員還是廢品站都不愿意再進行收購;多年前1毛錢一個的鋁制易拉罐,自從換成鋼質后,就算是白送,都沒人愿意要,就只能將他們都丟進垃圾箱;還有在大家眼中被視為“白色污染”的塑料袋、一次性飯盒等白色垃圾,其實它們大部分也是可回收再利用的,但是因為技術手段等原因導致回收成本較高,所以目前還是將它們當作垃圾進行填埋。